振動篩12年生產廠家
過濾,除雜,分級
一般礦山機械設備正常壽命為20~30年,大量非超期服役的成套設備也將逐年進入報廢階段。
按傳統礦山機械設計制造理念,這些礦山設備報廢后,就成為一堆廢鐵和垃圾,報廢產品金屬零件的回收利用主要采用回爐冶煉方式,對產品而言是一種 “ 從搖籃到墳墓”的過程.不僅回收利用及再制造使用率非常低,而且廢舊礦山機械產品污染嚴重,如果廢舊礦山機電產品不能及時有效地進行資源再生,必將成為社會尤其是礦山的公害
再制造業是20世紀90年代在發達國家發展起來一個新興產業.它以產品全壽命周期理論為基礎,以實現廢舊產品性能跨越式提升為目的,具有、節材、、優質等多種特質.與傳統制造業相比,制造同類產品,再制造業通常只消耗不到1/10的能源、不到1/5的材料和只產生不到1/4的污染.我國資源緊缺和環境問題日趨嚴重,發展再制造業將有助于在和的前提下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較好地緩解我國就業壓力和發揮比較優勢。
危害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
① 污染環境,由于廢舊礦山機械零部件組成復雜,個別零部件中甚至含有鉛、砷、汞等有害物質,如果處置不當或處理不及時,不僅造成空氣、土壤和水質的嚴重污染,而且威脅人類身體健康;
② 占用大量空間,礦山機械多為功率大、自重大、占用空間大的 “ 傻、大、笨、粗”設備;報廢后若處理不及時而隨意堆置,不但破壞了環境的美觀,還侵占了大量土地或空間;(大金牙錘頭)
③ 構成安全隱患,因我國缺乏二手產品質量檢測標準和有效的控制措施,使一些本應報廢的礦山機械流向個別鄉鎮煤礦和小型礦井,這些已經淘汰報廢的煤礦設備,不但造成了能源過度浪費、噪聲干擾、環境污染等,而且容易引發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
因此,建立礦山機械回收再制造機制,對礦山機械配件的市場流通實行嚴格監管和加強回收再制造技術研究,已迫在眉睫。
在我國,再制造技術理論研究時間還不長,從事商業性再制造的企業還很少.1999年徐濱士首次在國內提出了 “ 再制造”的概念.2000年 《 再制造工程及其在我國應用的前景》從工程學的角度分析了再制造工程的地位、作用、學科構成及關鍵技術,展望了再制造工程在我國應用的前景。
可見,對廢舊礦山機械中的可再制造零部件,通過吸納包括先進表面工程技術在內的各種新技術、新工藝,實施再制造加工或升級改造生成性能等同或者高于原產品的再制造產品,前景光明.礦山企業中超期服役設備之眾,大型設備之大,淘汰報廢設備之多熟為人知,盡管剛剛起步,但有如汽車發動機再制造業的技術與經驗借鑒,礦山機械再制造業一定前景光明,不僅、節材、,礦山廢舊機械產品的性能將得到跨越式提升。
(以上內容由新鄉市大漢振動機械有限公司網絡整理發布)